上方“画学社区” 再点右上角“...” 最后设为星标★


「画学反应-七点GAME旗下中高端数字绘画视频在线学习平台」

 

版权申明:本期分享已获画师独家授权发布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至其他公众号或抄袭

 

 

访 | 紅 也 先


 

 

 

 

今天跟大家介绍一位

 

编辑出版专业大二在读生

 

— 紅也先 

 

创作日系叙事风格为主

 

每一张插画都充满故事氛

 

通过创作能够感受得到在创作时浓浓的情绪表达

 

而且特别善于对画中氛围的刻画来传递情感

 

 

-柘榴-

 

 

专访人物|   紅 也 先

 ▼

微博:紅也先

 

大家好!我是也先

目前南京大学编辑出版专业大二在读。

喜欢画画,很喜欢画画,非常喜欢画画!

 

-生活照-

 

 

 紅 也 先丨专访内容

 

    美术及从业经历    

 

紅也先 我觉得应该和很多人一样,幼儿园时期开始去兴趣班画儿童画,小学慢慢升级,先后学了一点基础的素描和国画书法。并且小时候非常喜欢看动画,释放喜好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模仿,自己也很有画纸片人的兴趣。家里人也比较愿意支持我,在那个时候建立起了一点自信心。

 

真正严肃一点地对待学画画是因为被建议去参加艺术类高中考试,于是初三一年利用周末跟着一个老师学习是一个很亲切的老师,讲得也浅显易懂,从她那里受到了不少鼓励和帮助。不过当时其实内心并不是很明确自己对画画的喜爱,也隐隐担心学艺术会限制未来发展,最后还是选择做文化生,高中也是那种抓得比较严的学校,所以高二开始几乎没动过板子了,不过还是会用铅笔涂涂画画小人。

 

 

-共生-

 

 

其实也不知道这样作为文化生走一遭是不是绕了弯路,到现在进入大学重拾画笔,就觉得人还是要常常正视自己,不能忽视自己一直以来的兴趣所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可能确实不只是一句安慰人的话。

 

想到上个学期末考试结束,我能坐在电脑面前,从下午四点一直画到第二天早上室友起床而不觉得劳累,就觉得“换一件别的什么事情我大概就做不到像这样投注精力了吧”。于是思考了两天就很鲁莽地和父母商量了,以后想继续画画。现在除了平常自己课余画画外,周末也会去画室做练习。

 

 

 

 

    关于绘画风格    

 

紅也先 我觉得风格不是可以总结成技巧的,应当说是潜在积累的相互作用,从而最终把人引向了那个地方。经常能在首页看到一句话,“审美是绘画创作的根本”,人是怎么判断一幅创作完成了、满意了,我想不是因为这个画里面它用了什么样的技巧,而是这张画有没有,无论通过什么样的形式,传达出创作者最想表达的内容。

 

而如果再探究审美是什么东西的话,我会觉得是喜好。我高中的时候非常喜欢李安导演的《色戒》,反复看了三四遍,并且兴趣出发也看了相当多的解析。尽管当时可能并没有意识到,但是事后回想起来我在创作《柘榴》时这个电影它是作为一个概念意象频繁闪现在我的脑海里的。具体一点如读物、绘画、影视剧,抽象一点如经历、兴趣爱好、思维习惯等等,都是潜移默化影响我们表达的重要因素。

 

诸如光影、空间、材质等等,应当说都是写实绘画研究的范畴,也就是基础训练。现在的原画行业似乎有种以技法理论为轴心的论调,我还是不敢苟同。绘画基础本身具有相当的学科特质,不是三言两语总结出来就能管用的,需要人能钻进去,毕竟靠背记明暗交界线和统一暗部画出来的鸡蛋,和达芬奇画的鸡蛋是无法相提并论的。我自己也在微博说过“写实就像在做心理侧写,太有趣了,言有尽而意无穷”,花时间去写实一件作品,其体验有点类似于亲近某种自然的东西。

 

谈到影响很大的前辈,我非常非常喜欢罗雨时老师和冷锋过境老师,在我还没有到画室进行系统性学习并发展出自己的审美兴趣以前,我觉得他们代表了插画审美和表达的高峰。

 

近期非常喜欢欣赏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新古典油画作品。

 

 

-褪色-

 

 

您认为绘画时构思的展现是释放的过程么
 

紅也先 相反,我觉得是一个越来越含蓄内敛的过程,越深入越克制。从我目前比较浅显的专业学习思考来看,作品本质上是信息的载体,深入作画可能并不只是使画面更立体、更具象的手法,对信息的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信息明显如人物的行为、画面的元素,隐秘如颜色、材质、构成的暗喻暗示;粗犷如整体氛围的把控,细腻如修改一点点动作的力量质感。越画进去就越来越不用倚赖元素本身表现的刻板印象,能丰富表达内涵的层次。

 

 

-ASHES印象绘-

 

 

大多数时候情绪和想法构思是同一的。情绪生发出氛围,给画面提供深入的方向,有先于理性的一种深层逻辑性。信息之间之间存在的独立的、应和的、因果的关系,可以在画的时候慢慢点连成线。所以构思是一定会有调整的,,在画完之前都不能得知最终的结果。

 

日常创作的流程我想用《柘榴》来作代表,最初的构思如果用语言描述,会比较的只言片语:沉默的、行将的暴力,还有中毒的、纯真的关系性……慢慢随着画面落实,深入到一些细节上,前者通过阴天室内构造的昏惨气氛,殷红的旗袍(结合了丝绸反光高饱和的特性),手部复杂刺青造成的荆棘样的特质和腿部的大片粉白对比凸显,后者用罂粟花、旗袍纹样的暗喻、染过色的指甲和发红的耳部、似乎略微施加了推力的搀扶的手来碰出一点点的矛盾实现。

 

 

-柘榴-

 

 

    关于练习    

 

紅也先 我在周末的时候会去画室补习基础,传统老派的基础练习其实反而更能帮助我进入画画的状态,有老师帮忙讲解也帮助很多。

 

然后我觉得保持绘画的手感也是非常重要的,我自己现在是我们学校动漫社文绘部的部长,然后群里的备注名称就是“监督群主每天画画两小时”(笑)。就像我上面说的:“靠背记明暗交界线和统一暗部画出来的鸡蛋,和达芬奇画的鸡蛋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案发现场-

 

 

比起理论性,绘画基础更应该是实践性质的东西。在实践中生发的体悟,发展的良好手感,才能让自己觉得“这张画到位了”。我之前和朋友闲聊,她问我怎么把笔触松下来,我说靠“呼吸”取代理性思考,真诚地听取灵性的建议,结果被调侃说是“笔柱”(梗源《鬼灭之刃》)。

 

还有诸如改变握笔姿势、把背挺直等等,看起来没有道理甚至听起来有些玄学,但是都是在我长时间作画中摸索出来并且切实发挥了作用的技巧。速写、速途也好,直接上手画也好,只要画出来达到自己预期就可以。最近微博上不是在办#速写60天#色彩60天打卡的活动嘛,我觉得坚持下来是会很有意义的。

 

 

 

 

    关于瓶颈    

 

紅也先 我感觉一旦和画面出现隔阂就很容易瓶颈,一般来说画稿或者进行系统性的学习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前段时间看组长微博说“如果觉得创作缺乏灵感,实际上大概率是生活方式出了问题”,确实深有体会了。

 

我的处理方式一般有两种,第一种是力排万难尽力给自己真空出一段能沉浸创作的时间,第二种就是把战线拉长,什么时候感觉能继续画下去了就适当添上几笔,但没有一种是不需要重大牺牲的。

 

最近在尝试着用阅读和每天定量的练习来弥合一下两种状态之间的割裂,希望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斯卡蒂-

 

 

    最后~!    

 

紅也先 我像把平常用以自勉的话先给大家,希望大家都可以多看看故事,多读读书,也多走出去看看,也坦诚地和自己对话,最后像小孩子一样忘却一切地去创作!

 

 

-指挥家-

 

 

学反应最后再次感谢老师百忙中抽空接受画学反应的专访,期待日后更多精彩的作品!

 

 

-END-
 

 

声明  文中所有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交流不作商业用途,侵删。欢迎读者转发,任何公号未经允许不得私自转载或抄袭。

 
画学社区
画学社区
分享画师学习成长故事,业内佳作赏析,顶级大咖画师直播分享社区!【画学反应官方公众号】
 
公众号